三所村村貌(許明輝 攝)
三所村,位于陽山縣七拱鎮(zhèn)北部,距鎮(zhèn)政府5千米。該村形成于明朝,“三所”原是平瑤軍隊的編號。三所軍人平瑤結(jié)束后“化兵為民”,選擇在新圩地域建村居住,取名三所村。葉元青率領的“10旗10姓”軍人有葉、沈、張、馮、鄧、黎、羅、蘇、陳、孔10姓,是立村時的所有姓氏,均來自福建上杭縣??仔赵谥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部外遷他鄉(xiāng),只留下孔屋墩。村民之間使用三所軍話。
村落布局和古建筑設計仍然保留著軍隊守備時的獨特風格:“舊城”三所村中有南門、北門、接龍門3個大門,有仆射第、沈屋炮樓、元記樓3座古樓,有8條古巷、16口古井、1條軍圳,水圳(俗稱軍圳)貫通全村,1條大街通各巷。“新城”古圍,圍墻用三合土墻基,上砌青磚,墻高4米。南、北門均有吊橋,南門寬約20米,上層有關(guān)公像。圍墻東有小門,墻中有小炮臺,墻外深挖壕溝并布滿荊棘。傳統(tǒng)民居一部分是沙土夯墻泥磚瓦屋,一部分是青磚瓦屋。
葉氏大宗祠(許明輝 攝)
現(xiàn)存宗祠7座,分別是葉、沈、張、馮、黎、羅、鄧7姓的宗祠。葉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,為紀念開基祖、百戶長葉元青而修建,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重建,是“舊城”村中規(guī)模最大的建筑,坐北向南,三開間,三進四廊二天井布局,寬12.7 米,深28.5米,占地面積 361.95平方米,磚木結(jié)構(gòu), 屋頂蓋瓦。屋檐有木質(zhì)浮雕 圖案,大理石門框,門前兩 側(cè)各置石獅石鼓,前檐左右各用一根花崗巖石條支撐,碩呈花籃狀,門額為“葉氏大宗祠”大理石石刻,字大盈尺。大門前有兩尊獅子石鼓,石鼓兩面刻有云鶴、花草圖案,石門檻刻卷云紋,門框頂正中刻有雙魚太極圖,門楣外側(cè)刻雙鳳朝陽人物圖。2012年,葉氏大宗祠被陽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。
沈氏宗祠(許明輝 攝)
特色建筑有南門牌坊、炳亭書室、兀記大門樓、和興堂大門樓、葉屋“仆射第”大門樓、沈屋炮樓、元記炮樓。南門牌坊,始建于明朝,1947年重建,為西洋式牌樓,三開間,內(nèi)側(cè)為二層樓房,面闊17米,進深5.8米,大門高2.5米,門前有五級臺階,南、北、西各有一大門,“三所重建本鄉(xiāng)南門碑記”鑲嵌于大門左墻內(nèi)。
南門牌坊(許明輝 攝)
仆射第門樓是葉氏宗族門樓,始建于明朝,民國時期重建,磚木瓦結(jié)構(gòu),拱門楣額“仆射第”正楷字約盈尺。門楣上端磚砌圓圈,兩邊各一小窗。門拱深1米多,門內(nèi)磚砌依托用于堆物,還可行人。樓頂蓋瓦,四周砌墻,猶如四方樓。相傳葉姓先祖曾是“仆射”官職,其子孫建“仆射第”以光宗耀祖。
仆射第門樓(許明輝 攝)
沈屋炮樓始建于民國時期,樓高四層,一至三層為三合土夯墻,第四層為青磚砌筑,每層設置槍眼炮口。
沈屋炮樓(許明輝 攝)
元記炮樓始建于民國時期,樓高三層,天面蓋瓦,第一、二層為三合土夯墻,第三層為青磚砌筑,每層設置槍眼窗戶(炮口),現(xiàn)已被拆除。元記大門樓建于清乾隆年間,檐下山水花鳥彩圖歷經(jīng)200多年,至今仍栩栩如生。
農(nóng)歷正月初六和五月二十七是三所村獨有的節(jié)日。原來,明成化年間的某年正月初六,葉元青率領的“10旗10姓”軍人接到命令后,離開家鄉(xiāng),奉命遠征。于是,家家戶戶宰殺雞、鴨、豬、羊,祭祀祖先,祈求軍隊一路平安,征戰(zhàn)勝利。定居三所之后,每年正月初六,大家都到祠廟祭祀,緬懷祖先功德,寄托家鄉(xiāng)情思。葉元青率部平定陽山瑤亂后,于當年農(nóng)歷五月二十七奉命屯駐三所村。此后農(nóng)歷五月二十七成為了建所立村的紀念日。